“原來漢中除了聲名遠播的綠茶,還有黑茶、白茶、紅茶!”
這些情不自禁的感嘆,發自“決勝2020·陜西擔當”網絡媒體主題活動采訪團的記者們。
11月18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陜西省委網信辦承辦的“決勝2020·陜西擔當”網絡主題活動在我市佛坪縣啟動。
踏田埂鉆大棚、進企業看基地、訪農戶聽變化......18日至19日,在漢中的這兩天主題采訪行程中,來自中國網、央視網、環球網、海外網等中省市20余家主流媒體記者,通過直播、視頻、文字、圖片等形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市佛坪縣、西鄉縣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和成果亮點,真切感受干群一心、共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擘畫群眾幸福生活的智慧力量和精神風貌。
地處秦嶺南麓腹地的佛坪縣,是有名的“大熊貓的故鄉”“中國山茱萸之鄉”,更被世界旅游組織認定為最具生態旅游開發價值地區,全縣有19個村被列入國家旅游扶貧重點村。為了讓全縣貧困人口能夠盡早脫貧致富,佛坪縣把旅游業作為拓寬群眾增收的主渠道和激發縣域經濟活力的突破口,以全域旅游發展理念,強塑基礎設施,打造溝峪旅游景觀,拉大景區范圍,做大旅游業規模,引導農民直接或間接從旅游產業就業增收。

18日的采訪中,佛坪縣“十八谷”之一的“金銀谷”——西岔河鎮銀廠溝村鄉村振興的喜人景象令采訪團眼前一亮?!拔覀兇暹@幾年發展這么好,‘金銀谷’能變成‘富民谷’,離不開中央網信辦的幫扶!”面對記者的提問,銀廠溝村黨支部書記馬光明打開了話匣子。馬光明說,佛坪貝殼山居民宿是中央網信辦引入佛坪的重點項目之一,承載著當地實現長期效益、穩定增收的可持續發展重任。民宿建成后預計每年將為銀廠溝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帶來40萬元資產性收入,并吸納周邊勞動力就業,同時帶動佛坪農特產品消費。

19日,采訪團一行來到了位于我市西鄉縣的陜西鵬翔茶業有限公司?!拔覀兤髽I的茶葉種類如今越來越豐富了。除傳統綠茶外,目前公司還推出了紅茶、黑茶、白茶等多個品類?!标兾鼯i翔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德斌說,“黑茶、白茶和紅茶可以充分利用夏秋季的茶葉,減少鮮葉損耗,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制作黑茶、白茶和紅茶不僅促進了企業發展,還顯著提高了帶貧效益”。
現年51歲的蒲仁華是西鄉縣柳樹鎮小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脫貧,現任小豐村村民小組組長。他常說:“我雖然身有殘疾,但是別人能干的事我也能干?!比ツ?月,他花1050元購買了一臺采茶機,用于夏秋季茶葉采摘,采茶效率大幅提高,每年可節省成本4000多元。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帶領大家通過發展產業致富,讓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
兩天來,圍繞產業扶貧、旅游扶貧、鄉村民宿和鄉村旅游等重點采訪,采訪團看到了漢中決戰脫貧攻堅的新氣象、新成果,充分感受到了漢中干部群眾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見證了廣大群眾的新生活、好日子,也被群眾與日俱增的幸福感所感染。這些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的故事,通過網絡媒體刊播出來后,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大力點贊。

西部網記者曹磊說:“每到一處,都會被當地質樸的民風和嶄新的農村新風貌所吸引,這不僅僅是脫貧攻堅成果的展現也是國家發展進步的成果,正是有了這些扶貧措施才讓更多貧困家庭的物質生活和精神面貌得以改善。深入群眾,走進他們真正的生活里,通過交談我也感受到了他們的喜悅,相信在未來有更多的美好等待著他們”。環球網記者王怡說:“我自己就是陜西人,但是以前很少來陜南,對這邊的了解不是很深。這次采訪走了很多地方,對咱們陜南風土和民俗文化有了初步的印象,也希望這里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兩天來,記者們的腳步奔忙在大山深處、林間地頭、廠房車間,與貧困戶、村干部、企業負責人、務工人員互動交流。所到之處,他們仔細聽、詳細問、認真記,將筆和鏡頭對準基層一線,書寫出了一篇篇帶著泥土芬芳的新聞報道,為貧困山區打贏脫貧攻堅戰鼓勁加油,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新聞理念,正如啟動儀式上中國網記者丁素云所說的,用自己的鍵盤和筆觸,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傳播優勢,打造一批既有厚度又有溫度,既有特色又有創意的融媒體精品,把各地脫貧攻堅、推動改革發展的精彩故事分享給網民。


